陕西三支一扶考试网为考生提供陕西三支一扶考试练习试题,帮助考生更好的复习备考三支一扶考试,想获取更多陕西三支一扶练习试题,请访问陕西三支一扶考试题库。
1.“鼎”的最初用途是:
A.祭祀用礼器 B.地位象征物 C.烹煮器具 D.以上都不是
2.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:
A.春秋 B.左传 C.史记 D.汉书
3.关于《四库全书》,不正确的是:
A.编修于乾隆时期 B.反映了清代图书的全貌
C.在编纂过程中纪晓岚贡献突出 D.分经、史、子、集四目
4.甲骨文最早是在________上发现的。
A.青铜器 B.药材 C.墓碑 D.竹筒
5.什么时候适合用“七月流火”来形容:
A.炎炎夏日 B.夏去秋来 C.春去夏来 D.秋去冬来
1.【答案】C。解析: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化常识。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。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里说:“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。”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。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。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。故本题选C。
2.【答案】C。解析: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学常识。《史记》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,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,被列为“二十四史”之首。《春秋》,即《春秋经》,又称《麟经》或《麟史》,中国古代儒家典籍“六经”之一,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,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,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,而非纪传体。A错误。《左传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《春秋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,与《公羊传》、《谷梁传》合称“春秋三传”,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,不是纪传体史书。B错误。《汉书》,又称《前汉书》,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,“二十四史”之一,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,晚于《史记》。D错误。故本题选C。
3.【答案】B。解析:《四库全书》是乾隆皇帝诏谕编修的,纪晓岚是总纂官,分为经、史、子、集四部,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,保存了清代中期以前大量文献,因为编于乾隆时期,所以不可能反映了清代图书的全貌。故本题答案为B。
4.【答案】B。解析: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史关于文字的演变。
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,最早在龙骨上发现,是汉字的早期形式,甲骨文最早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的洹河南岸田庄被发现。村人耕种时,在土层中掘出一些龟甲兽骨碎片,其中大部分刻有深奥难辨的文句,当时村人将其当作龙骨转售药店为药材。故本题选B。
5.【答案】B。解析: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化常识。“七月流火”出自《诗经》,指大火星西行,夏去秋来,天气转凉。“七月”指夏历的七月,也就是今天农历的七月,大致相当于公历的八月。“流”,指移动,落下。“火”,星名,是指大火星,即心宿二,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,六月以后,就渐渐偏西。时暑热开始减退。故称“流火”。古人发现大火星逐渐向西方迁移,坠落的时节,天气就开始变凉。故本题选B。
——相关阅读——
欢迎关注陕西三支一扶考试栏目,及时掌握陕西三支一扶考试信息!
免责声明: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,由本站编辑整理,仅供个人研究、交流学习使用,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。